查看原文
其他

“长征七号”首飞 探秘航天新港新在何处?

2016-06-24 中国军视网
  海南文昌发射场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之后,我国建成的又一座航天港。在这里,自然环境与航天科技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这座航天新港。

视频:探秘航天新港↓↓↓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08pm0qo8&width=500&height=375&auto=0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或任性请随意!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是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
  相比国内其他三个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具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地处低纬、节约能耗。海南岛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现象,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火箭发射更安全。在酒泉、太原、西昌发射中心,每次发射火箭,都要临时迁移大批居民,以防止第一级火箭坠落时对当地居民的伤害。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海边近,火箭发射后其第一级火箭坠落于南海,即可以避免对居民人身安全的伤害,又可以避免地面的危害。并且距离海边近将会大大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第三,火箭运输更便利。对于运输大型火箭,不便于公路和铁路的运输,而文昌却可以大大缩小这些劣势,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东北部,有着风景优美海岸线和优良港口,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所使用的火箭是通过海运从天津转运海南文昌清澜港。
长征七号火箭六大新技术


  “防水”设计渗透到每个细节  现役火箭发射选择窗口时都会避开雷雨天,而新一代运载火箭则能实现中雨发射,这是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做了“防水”设计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气候潮湿,降水量大,全年12小时内降水5毫米至15毫米的中雨较多。火箭不仅要防雨水,还有箭体表面、管路上的冷凝水也会影响到正常发射。因此,对火箭防水的设计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如在部段对接处、细小的孔径和缝隙处都要加密封条、涂硅橡胶等。而平衡整流罩内外压力的排气孔也做了专门的防水措施。
  火箭也有“脐带”不断输送“养料”  火箭在到达发射场之后,有着类似于连接婴儿和母体的“脐带”,它就是火箭的加注管道、供气管道、空调管道以及电缆等,它们向火箭源源不断地输送燃料、供气以及调节体温。  长征七号火箭有专门的承载火箭加注管道、供气管道的装置——脐带塔,高约64.5米,分上、中、下三段,呈锥形,重约250吨。  长征七号火箭的脐带塔很特别,它的两侧装有6根摆杆,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

  火箭燃料加注可停放24小时  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发射场合练,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新一代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任务需求,停放24小时,可为成功发射争取更多有利时间,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  为何低温燃料加注后仅能停放24小时?因为低温燃料不仅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易蒸发,停放中的火箭就像“炸弹”,不仅工作人员要在低温环境中作业,箭体上部分仪器设备也要面临低温环境的考验。且在加注后停放的24小时内,需补加3至5次。
  防风减载装置可抗八级大风  在国内主要的4个发射场中,除海南文昌发射场外,其他的发射场都在内陆,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大。但文昌发射场不同,距地面五六十米高的地方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地面感受到的是微风,火箭一级的地方可能就是‘大风’了。我们将这种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的风称为‘浅层风’。”研制人员说,这给“长征七号”垂直转场增加了难度。  为提升抗风能力,火箭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的天气,依旧可以转场,其抗风能力超过现役火箭。


  火箭发射平台要涂“防晒霜”  火箭发射点火的刹那,温度高达2800℃,发射平台既要能承受强热流的冲刷,又要耐得住强高温。为延长发射平台的使用寿命,在每次火箭发射前,技术人员就要奔赴发射基地,为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平台表面涂覆大面积“防晒霜”——特种防护涂层。  火箭发射平台要涂覆的面积多达两千平方米,光喷涂用料就要用上近4吨。喷涂时,七八台打磨机同时开工,将因上次发射烧蚀的平台表面打磨好,再用几百公斤的溶剂清洗后,才能涂覆新的防护涂层。
  火箭起飞20秒喷400吨水降温  火箭点火起飞时,箭体尾部喷出的火焰几乎“直击”发射平台,高温足以溶化绝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国际上先进的降温方法是喷水降温,研制人员设计了一个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系统分两级,一级位于发射平台上,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前给发射平台喷一层5厘米厚的水膜,二级位于发射平台两旁5米高空,在火箭飞达5米高以后向箭体尾部火焰中心喷水,两级喷水设施各喷20余秒,完成400吨的喷水量,使发射平台核心区降温幅度在1000℃左右。


  5月8日上午,“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从天津港装船起航,经过6昼夜海上航行,途经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5月14日远望21号火箭运输船安全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总航程约1670海里。

为什么采取海运的方式?
  公路运输距离过长且颠簸;铁路运输则由于受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就不能通过;海运则显得更为平稳、舒适。火箭从公路、铁路运输,就像坐‘硬板床’;乘船从海上运输,就好似坐‘沙发’。

平稳:过载环境最优
  运输方式是否平稳,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项目——过载环境。过载环境就像开车时加速行驶或紧急刹车。对于海运,过载环境主要表现为低频晃动。过载环境差会危害火箭的结构。

舒适:振动环境最佳
  火箭在运输中是否“舒适”,重点要看其所处的振动环境。海运的振动环境优于其他运输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火箭内部设备的安全。

关于“远望”系列火箭运输船


  “远望”系列火箭运输船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承担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和包括空间站及货运飞船在内的新一代航天器的海上运输任务。该型船共有2艘,分别为“远望21”号和“远望22”号。  其中,“远望21”号于2012年4月1日开建、2013年5月6日完工交付,而“远望22”号则是于2012年6月20日开工、2013年6月28日交付。这两艘船舶专为火箭运输设计,带有大型起重机,能安全运输组装好的大尺寸火箭或火箭分段,肩负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使命。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投稿邮箱:dongyu@js7tv.cn 、luoli@js7t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